- · 泥沙研究版面费是多少[04/29]
- · 《泥沙研究》投稿方式[04/29]
- · 《泥沙研究》数据库收录[04/29]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每年150多亿吨泥沙入海,它们去了哪儿原来海洋(3)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世界六大板块示意图 德国在一战以后发现的那条大西洋海底山脉实际上是美洲板块与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的界线,因为美洲板块在往西扩张,而亚欧板块
世界六大板块示意图
德国在一战以后发现的那条大西洋海底山脉实际上是美洲板块与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的界线,因为美洲板块在往西扩张,而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在往东扩张。
如此一来,板块之间就会出现空隙,地幔上层的物质会在这个时候趁虚而入,从而在大西洋海底填补出一条延绵万里的山脉。
有扩张就会有消亡,一些板块之间并非相互远离而是在互相挤压,比如美洲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亿万年间古太平洋缩小至今天的大小。
而这个缩小还在继续,地质学家估计,大西洋或在以后成为地球第一大洋。这六块板块才是真正的七巧板,漂浮在地幔上方,我们看到的大陆漂移只不过是这种板块运动的宏观表现。

回到之前的问题,河流的泥沙每年高达150多亿吨,按照海洋与河流的历史,这些泥沙早应该把大海填平,为何没有?
原因就在于这些海洋下面的“裂缝”,并不是说泥沙掉进这些“裂缝”里面,而是这些“裂缝”属于地壳,是板块之间的分界线。
在这个过程它们扩张,与大陆地壳相互挤压成为新的地幔,然后又参与陆地的地壳变化,成为陆地新的岩石。也就是说海底是在不停更新的,河流的泥沙沉入海底后会参与这个循环。

泥沙入海卫星成像
这样下来就能勾勒出一颗河流泥沙的历程,先是河水腐蚀两岸将岩石颗粒刮下来成为泥沙,这过程中有些会留在河口,有的会进入大海。
进入大海后沉积到海底,因为板块之间会有运动,所以海底出现了扩张,新生的海底会将老海底挤到陆地地壳的下方。
而老海底则会消融在地幔之中,随后又在变迁中成为陆地地壳,又过了几亿年的光景成为了岩石,等待下一趟前往大海的旅程。

地壳在不断变化
结语
我们现在的地球格局只不过是亿万年的某一瞬间,地球历史上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大陆不是永恒的,海洋也不是永远的,某一天一块新的海洋会诞生,而老海洋会死亡。
新大陆会产生,旧大陆也会消亡,比如冈瓦纳已经不复存在,更早之前的盘古超大陆也存在不过几亿年。此外还有我们目前仍未搞清楚的几种大陆形态,一切都停留在假说阶段,我们不可能现在穿越回去看一眼。
但唯一能肯定的是,这些都是地球最好的安排,它用这这种发生更新自己的岩石层,也在让自己的地壳时刻保持年轻,谁能想到46亿岁的地球还能再生出2亿岁的岩石呢?我们的地球是如此的伟大。

大陆和海洋都不是永恒的
文章来源:《泥沙研究》 网址: http://www.nsyjzz.cn/zonghexinwen/2021/1207/623.html